第十章 意識內的工作

人格的鍛鍊

在能量系統的底部,有能量從雙腳進入根輪,並且往上移動。但是所謂的太一無限造物主內在之光,也穿越智能無限的門戶進入能量中心,穿越紫羅蘭色光芒,進入綠色、藍色和靛藍色能量中心。

進行人格的鍛鍊是靛藍色光芒的工作。一個人每天持續在自己的渴望上作工也是極有幫助的。那渴望愈密集,從上方穿越智能無限門戶的能量愈強大。而更強大的意志則會成為拉力,把能量從根輪處拉升,並且在意識中,碰觸到靈性工作者呼叫的內在之光。 1

我們都瞭解管教( discipline )的概念。然而,我們可能只把它視為懲罰的同義詞。例如,當我們說到管教一個孩子,通常意指處罰這個孩子,讓他知錯。這不是星際聯邦用該詞的意思。祂們把這個名詞當作「自我鍛鍊」( self-discipline )來理解。

我們所有人已經用了很多方法來使用「自我鍛鍊」:我們可能會在吃飽前推開桌子,好保持身材苗條;當我們發現自己的想法沒有幫助或無用,可能還是會保有這些想法;我們可能會謹慎花錢、控制自己用錢的習慣。

當星際聯邦說到「人格的鍛鍊」這句話,意思是大我遊戲玩家藉嚴格管束自己意識到的不平衡思想與行動,呈交它們來進行平衡的練習。這類工作的目的在使我們免於情緒、精神和靈性上引發的失衡。為了用祈請靈感的方式運用最高的兩個脈輪,我們需要擁有敞開的心輪,與平穩的性情。

你看過只有三隻腳的擠牛奶凳嗎?用兩隻凳腿傾斜,很容易碰到母牛的乳房。這不穩固的三隻凳腳設計對擠牛奶的工作很有幫助。而大多數的大我遊戲新手玩家都有這三腿凳固有的不安定性,因為它們就是用來碰觸某物的。當我們獲得了某個自己渴望的東西,會在靠向自己所要的事物時故意失去了平衡。

在人格鍛鍊的過程中,我們創造了一個不向外抓取的人格層次。如果這性格的三隻腳是我們的心智、情感與意志的能力,加上第四隻的靈性或信心之腳,我們便中和了向外抓取的意志。然後我們可以直接了當地坐下來正視自己真實的存在。我們依舊運用了自己的心智、情感與意志的力量,但卻是更堅定地加上相信一切安好的信心,當我們提供能量給自己對生命的信心,相信我們從一個片刻接著一個片刻、一天接著一天活著,相信屬於我們的東西會自然地來到我們身邊。

例如,這個如同三腳凳的人格可能陷入財務問題,然後他就花了很多寶貴的時間拿取更多金錢。然而,四腳凳的人格也得工作來支付帳款,同時他運用信心機制去肯定有足夠的錢滿足今天所需。

信心促使我們停止向外抓取,愉快地成為我們真正的樣子,並安住在我們身處的地方。

使用「一切安好」( All is well )這句信心的真言,能使我們安定下來。當大我遊戲玩家在靈性的國度工作時,這會讓我們堅定安穩。使得造物主的能量自由地流動,並且讓心輪保持敞開。

信心就是那種在我們為它騰出空間時,才會有所成長的東西。我們縱身躍入「一切都好」的信心中,即使我們的思維邏輯與情緒告訴我們並非如此,我們卻依然這麼相信著。而且我們發現,這種說法唯有在我們已躍入半空中的時候才會是事實。在這個半空中的環境中浮現穩定、堅決與可靠的信心,於是我們可以開始進行意識內的做功。而在這裡用的「功」( work )一詞,跟電機工程師的用法是一樣的。

例如,當我們用電池把能量傳到高壓電變壓器的線圈上,我們就說它在作功。變壓器的線圈已經纏好了。這顆變壓器也準備要做功。但是除非電池已經從電源充飽電力,也沒法做功;除非我們跟自己的電源連結,同樣無法在意識上做功。

唐.艾爾金斯問拉( Ra )群體關於意識運作的問題是這麼說的:

發問者:如果電流裡沒有極性,我們就沒有電力,就沒有動作的發生。因此,我假設意識也是同樣的情況,我們的意識內沒有極性,我們也就不會有動作或經驗?這樣說正確嗎?

Ra :我是 Ra 。這是正確的。你可以用更普通的稱呼 —— 「功」:( work )。

發問者:那麼,如果我們想要有「功」,則服務自我或服務他人的概念是必要的,不管是意識內的功,或是牛頓物理力學的功,這樣說是否正確?

Ra :我是 Ra 。這是正確的。順帶一提,這線圈如同你所理解的:一樣,已經纏好銅線、擁有潛能,並且早就準備就緒了。只欠缺極化的電荷。

發問者:那麼,這電荷是由個體化的意識提供的。對不對?

Ra :我是 Ra 。這電荷是由個體化的存有透過自由意志,使用湧:入及流入的能量來提供。 2

我們藉著選擇「服務他人」,也就是正面地極化,來提供能源給意識做功。然後我們有意識地選擇自己希望尋求的能量注入與灌輸,將線圈充電。

我們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第一次極化既簡單又根本,就是選擇正面的極性。我們選擇成為服務他人的一員。當我們始終如一地選擇服務他人,我們便敞開了心房,因此,也獲得進入無條件之愛的能力,那也是我們的心輪與造物主共有的穩定狀態。

對那些決定從事星際聯邦所謂的「意識內工作」的大我遊戲玩家來說,進一步精煉極性是可以辦到的。當大我遊戲玩家決定轉移到智能無限的門戶時,一旦他決定集中注意力在特定極化的方式上,他會使用自身渴望與意志的機制,並且會提供電力注入他那內在靈性本質的強大線圈。

當我們進行意識內的工作,大我遊戲玩家相信自己是個很有力量的存有,並且相信在門戶之外有支持的力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做為大我遊戲玩家,我們需要在接近源頭力量的時候,把自己裝備好的線圈能發揮出來的內在力量納入考慮範圍之內。我們明智地認定自己是擁有巨大潛能力量的存有。然後,我們再全心全意地運用這意志與信心的力量。

我們需要仰賴本身的自由意志去創造意識工作的動力,細心地專注在如何使用從靈性世界透過智能無限門戶注入的能量上。如果我們對於穿越門戶而來的靈感或訊息的真實性存疑,或者懷疑我們無法與它們連結,我們是走不遠的。

為意識內工作做的準備就是鍛鍊我們的人格,那樣它們就會穩穩當當地安住在它們的本質裡。然後我們可以讓穿透門戶的那些強大能量源頭跟自己連結。我們獲得平靜並返回中心。我們確定自己在正面極性的方向前進。我們渴望尋求真理。我們想要純粹地使用自己的意志與信念。我們忠於自己較高的理想。

然後,我們就準備好繼續前進了。

 

意識內工作的技巧

練習太一造物主的臨在,又稱為靜心

允許你自己感受你那渴望的本質。你渴望什麼?那些準備好運用智能無限門戶的人會像這樣地說:「我渴望去尋求真理。我渴望親身體驗太一。我為了服務而尋求知識。」這個基本天性的觀點對自我一無所求,只求至少能棲息在恩寵裡,並且練習太一無限造物主的臨在。

當你找到那種渴望,我的朋友們,你開始感覺你第三眼振動的能量,感覺它活躍起來。噢,神聖的渴望!對你的探索燃起熱情是極其重要的。那麼,想像那種連結,想像在那渴望被你專注的鼓舞所充實( fructified 3 的那一刻,想像每一個妳渴望明白或使用的細節,只為了去服務。 4

靜心( meditation )是大多數宗教或靈性傳統中推薦的一種心靈探索技巧,並且在心靈探索的文獻裡俯拾即是。由於靜心這麼流行,它也成了我們「流行文化」的一部分。所以這個字眼的意義已經沒有這麼大幅度地被使用了。有些人在對它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提到這個名詞。所以它幾乎成了一種笑話。對一個大我遊戲的新玩家來說,被指示去冥想教人非常困惑。要怎麼冥想?一個人要做什麼呢?

我對這些問題的答覆很簡單 —— 練習太一無限造物主的臨在。我想這句話包 括了不言自明的引導,指出大我遊戲玩家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此外,星際聯邦經常說到練習與太一造物主同在。為了解釋這個練習,我將會提到兩個在我靈性道路上影響至深的兩個 人 —— 勞 倫斯修士( Brother Lawrence )與喬埃.哥德史密斯( Joel Goldsmith )的一生。

勞倫斯修士是十七世紀的法國人。他出身寒微,並未受到教育。他從軍並參與三十年戰爭( Thirty Year War ),隨後接收來自神的大能啟示、接著成為洛林的加爾默羅修道院雜役修士。他終其一生都在廚房擔任助手,修補僧侶的鞋子。

他深厚的內在寧靜吸引許多學生,其中一位學生,約瑟夫.德.鮑夫特( Joseph de Beaufort )在他死後,蒐羅了他的格言和書信。鮑夫特在很短的時間完成了《與神同在的操練》( The Practice of the Presence of God )。 5

勞倫斯修士在尼爾.唐納.沃許的《與神對話》之前近四個世紀早有預示,如他給我們的忠告:

「神在一顆謙卑的心前揭露祂自己,這顆心真誠地向祂打開,一心交付給祂的意志與道路。神唯有透過和我們之間的關係做到這點,我們的天父透過個人持續的身、心、靈對話,以祂全部的愛和真理揭露祂自己。 6

勞倫斯修士的「持續對話」說到我們的心坎裡。我們與神對話的一部分內容可以大聲地說出來,或是在心裡想著、或像沃許那樣寫下來。我們剩下要做的便是傾聽寂靜。勞倫斯說:

「神根據祂對我們每一個人獨特的計劃,用這種方式來按照祂的形像和樣子來塑造我們。」 7

喬埃.哥德史密斯是個出生於二十世紀的中產階級,猶太裔紐約人。他在青少年時期接收到內在的影像,建議他研究耶穌,成為共濟會的一員。他也這麼做了,他閱讀聖經、加入共濟會組織。他在共濟會表現優異,所以在 22 歲時已經是第 32 級的會員了。

做為耶穌的學生之一,他同樣表現優異,成為基督教科學教派的醫師,並在教堂進行十五年的療癒工作。在 1947 年他離開基督教科學教派,尋找神祕的基督教靈性系統,他稱之為「無限之道」。

在哥德史密斯其中一本關於冥想的傑出作品《練習神聖臨在》( Practicing the Presence 8 ,他寫道:

「勞倫斯修士稱之為『練習神的臨在』。希伯來人則說它是『保持心靈與神同在,從各方面答謝神。』。耶穌說它是『遵循神的話語』。這是一種練習,最終會導向對無限的無形世界全然地信賴,而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它也會把無形的東西帶入我們的覺知。」 9

我們大我遊戲玩家怎樣開始靜心呢?首先,我們準備好讓自己進入智能無限的門戶,確認我們的心輪是敞開的,而我們的能量也好好地流動著。我們的身體很舒適。我們沉靜下來,直到我們心神集中並安住於內在的寂靜。

然後,我們設定自己的意圖,專注在自己對打開門戶的渴望與意志,想要在我們已經點選的門戶主選單上「點擊」可以選擇的項目。我們從那個主選單上選擇「練習祂的臨在」。

我們再次藉由在精神上表達自己的意圖來開始冥想。 Q'uo 群體建議用像這樣的句子:「我渴望知道真理」或是「造物主,我想第一手地體驗 . 。」而我發現這句話:「我是人類的一員,幫助我成為。 10 」也很有幫助。藉由非常清楚地表達我們的意圖,能讓我們透過「持續的對話」打開這個管道。

然後,我們變得沉默,並且在靜心階段保持安靜。

這是練習太一造物主臨在的要點。

有很多方式能讓我們的心智保持接納、傾聽與恬靜。超覺靜心者( Transcendental Meditators )會重複老師教導過的咒語或句子,一遍又一遍。他們教導靜心者每天要冥想兩次,每次二十分鐘。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到這個網站探究更多訊息: www.tm.org (譯註:超覺靜坐中文網站: www.tm.org.tw )。當地的老師名字都會列在這個網站上。

另一種靜心的方式是古老的佛教徒技巧,叫做內觀法門( Vipassana meditation ),靜心者把注意力放到視線所及的一根蠟燭上,並且單純地注視著搖曳閃爍的燭火。假設要練習這種靜心,我們會允許意念生起,然後滅去,不重視它們或跟著它們轉移注意力。我們讓意念流動,而非嘗試讓表面的心智平靜下來,當我們持續把注意力移到火焰上時,會學習到我們的心智與身體如何對痛苦或平靜產生反應。

內觀靜坐者經常會坐得比二十分鐘更久,有時候會坐上幾小時。我更喜歡學習這種靜心的方法,因為我認識、並且仰慕芭芭拉.布羅德絲琪( Barbara Brodsky ),她是深泉靜心學校的領導者。你可以在這個網站 www.deepspring.org 找到課程與閉靜會的行事曆與指引。

有許多靜心的人沒有練習,僅僅是選擇順著呼吸進出,數著他們的氣息。或者他們會選擇把自己的氣息觀想成白光,在吸氣時流進身體,然後在吐氣時流出身體。星際聯邦的成員 Hatonn 說:

「靜心是與你的本來面目,也就是一切萬有的意識去連結的嘗試。這種意識是極為不同的實相,是一種超越幻覺的真實。」 11

星際聯邦建議,我們可以把靜心當成是,啟動與自身存在更深部分的連結。因為一切都是一體的,我們呼請造物主進入我們的能量體與我們的生命中,而造物主是我們終極的意識與本質。

我們很難從頭腦的層面去瞭解靜心。這種「對話」或「和我們的本來面目連結」在寂靜中已經完成了。除了表達我們的意圖,我們不需要用到字句。造物主很少使用文字。這種對話是寧靜的。然而,勞倫斯修士指出,在寧靜的交流中獲得的智慧,將會讓我們走上對的路。

當我們靠近智能無限的門戶,練習造物主之臨在也許是主選單上一切可選項目中最被動的選項了。我們呼請摯愛的造物主、其意識與本質穿越我們的門戶,穿越我們的紫羅蘭色光芒、進入靛藍色光芒中。

關於靜心最常見的問題是:「這怎麼可能有用?我從來沒辦法完全清空我的腦袋。我沒法達到內在的平靜。」

我的回答是:「別擔心這些事情!」我們認為自己正在做什麼並不重要。我們對練習造物主臨在的渴望與意圖有多強烈才是最重要的。因為我自己都不太擅長保持心思澄明了。無論如何,我從 1962 年開始靜心,最近還一天靜心三次呢!連我都可以保證這技巧帶來的利益了。

下一個最常見的問題則是:「我要穿什麼、我要怎麼安坐?」佛教徒建議雙腿交叉盤坐在地板上的小枕頭上,他們稱為「蒲團」( zafu )。這個姿勢會在身體底部敞開能量體,允許進來的能量筆直地流過心輪。他們傳統上穿著寬鬆舒適的衣服,這樣才不會被肉體的不適分散頭腦的注意力。

我覺得重點是保持覺知、這也排除平躺下來靜心的選項,除此之外,我們怎麼坐或穿什麼都無關緊要。我們對於感受祂的臨在之渴望有多強烈、多純粹才是重點。

如果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你決定試看看這個技巧,我會建議謹慎地從每次兩三分鐘的靜心開始。然後逐步地奠定起你希望能夠定期靜心的基本時間長度。要對自己有耐心一點。肉體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習慣無所事事地閉上眼睛長時間靜坐。我們能習慣久坐,但我們的注意力永遠都關注自身的外在,關注我們正在做的工作,或者是我們在觀賞的電影、電視節目,要不然就是我們正在玩的電腦遊戲上。所以,先從短時間開始吧!

假若我們每天持續地練習祂的臨在,這種意識工作技巧的利益會悄悄地又確實地累積起來。我們不需要為了享受它的好處,每天花很長的時間去靜心。更確切地說,我們需要貫徹始終地每天持續練習。

有些人對於在靜心中接收的精微能量非常敏感,而有些人則是高度敏感。我們大多數人都是中等程度的敏感!但如果你嘗試了靜心,並且發現它驚人的效力,你可能會希望找到一個恰當的靜心團體來參與,一直到你變得可以完全習慣涉入的能量為止。在靜坐團體的其他人可以緩衝你的個人經驗,這樣你就更能自在地接收靜心的能量。

我還有一個忠告:不要每天花太長的時間靜心。只要使用一點這個令人驚奇的技巧就受用了。靜心時間太長的人可能會疏遠了較低脈輪的工作,開始與他們的關係、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個正常的部分脫節。靜心是為了幫助大我遊戲玩家更有技巧地過他每天的生活,而不是讓他脫離現實。

我會在《活出一的法則三部曲:內在工作》用更多篇幅來討論練習造物主臨在的技巧。請放心,你不會搞錯的。如果你對這個練習感興趣,那就去做吧!找一個安靜的私人空間,集中精神設定你的意圖,然後沉浸在寂靜裡。不需要什麼詳盡複雜的儀式。那是很簡單的技巧。把靜心當成是你傾聽的時間,也是你被聆聽的時間。放輕鬆,好好享受!

祈禱

你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座神殿,也是這神殿之內的祭司。這座神殿是你的身體、個性與天賦。祭司則是指揮管理這棟建築物,負責配置天賦與這座神殿珍寶的人,並且在神職任期內運用、輔助那些才能。每一位祭司需要花時間在那座聖堂裡為自己工作,與別人無關,在自我與無限造物主之間的連結是神聖的,在被愛者與給愛者之間的連結是神聖的,在火花與火花的源頭之間的關係是神聖 的 —— 那偉大的火焰、那偉大的光亮、那偉大的愛、那偉大的意念即是太一 無限造物主。

當造物主在你面前出現時,想像進入位在自己心輪裡一間非常個人的房間,而不是一間充滿客觀禱告的空蕩蕩房間裡,你在那裏等待造物主的身影,這麼做是有益的。許多人會把造物主當成父親,而許多人會把造物主當成母親。有些人則把造物主當成基督,如同這個器皿一樣。無論那個影像是什麼,意識到造物主在那裏等待你,然後當你進入寂靜的聖殿時,你便與自己真實的自我共處。 12

祈禱基本上是一種口頭表達、練習祂的臨在之方式。雖然星際聯邦討論靛藍色光芒的運作時,經常會提到祈禱,祂們卻不太強調這個技巧。這是因為祂們本身並不使用言語。祂們在自己的生活中溝通時使用概念來代替文字,並且透過像我這樣的通靈管道來提供訊息。在全然心電感應的狀態下,祂們自然比較喜歡生動和豐富多元的概念溝通模式,內在寂靜承載的概念再透過通靈管道轉譯為扁平與特定的話語。

然而,這個主選單上的下拉選項經常是大我遊戲玩家會選擇的,因為身為人類的我們習慣用話語。我們會被話語打動。話語對我們來說並不扁平或有限。

話語的功能遠比寂靜所帶給我們的那種(神聖)臨在的感受更迅速、容易。當我們用祈禱表達自己,神聖臨在馬上就在那裏回應了。當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我們經驗自己時,有種像祭司那樣的能量與該經驗連結,這能量能感受日常事物的神聖性。大我遊戲玩家在他們內在敞開的心輪神殿裡全都是祭司。

祈禱是意識工作的主選單上所有選擇中最平易近人的了。我們的祈禱毋須冠冕堂皇,只需要發自內心。然而,我們可能需要收回我們童年時不正確的假設 —— 唯有寫下來的祈禱文、或在教堂祈禱才是真正的禱告!

當我們大多數的西方人想到祈禱這個字眼,我們會聯想到「在教堂禱告」,特別是在基督教信仰中,絕大多數都會使用的祈禱 詞 —— 主 禱文( The Lord's Prayer )。這是從耶穌的門徒詢問他如何祈禱的指示,這是一篇祈禱文。這篇祈禱文包含以下的請求:

願造物主的國度降臨人間,

願造物主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如同在天上一樣,

. 今天提供我們的需要,

. 寬恕我們的錯誤,如同我們寬恕別人一樣,

. 引導我們免於誘惑,

. 救我們脫離邪惡。 .

主禱文以問候造物主為開頭,然後以讚揚造物主為結尾,獻給造物主「永遠的國度、權柄與榮耀」。它是很完整的祈禱,而如果我們只選擇一個發自內心的祈禱文,這就是不錯的選擇。我這麼說,是因為它包括了所有祈禱的氛圍:讚美、感恩並渴求恩典的出現,是一種對公義的渴望,對自己意識到的錯誤產生悔改心,請求在面對負面能量時受到保護。

有很多種寫下來的祈禱文,有一些就像主禱文那樣變得廣為人知,因為它們都表達了普遍的需求。我的聖公會《公禱書》( Books of Common Prayer 13 )包括超過八百頁的每日禱詞與每週的禮拜、婚禮、喪禮等等的祈禱文。這些寫好的祈禱文以共通的表達之美使得文章本身比我們自己的語言更有力,我們自己說起話來可能會吞吞吐吐又不靈巧。

而的確,有許多人認定他們只能靠著朗誦寫好的祈禱文或是在教堂聆聽祈禱文才算是禱告。但這完全不是事實。對大我遊戲玩家來說,寫好的儀式化祈禱文是一種激勵與建構真正力量的美妙工具,但沒有比發自我們內心的祈禱更有力量的了。

「祈禱」( prayer )這個名詞源自於十三世紀,中古世紀的拉丁文「普雷卡利亞」( precaria ),意思是「請願」。在與神同在的練習裡,我們只不過是被動地坐著,允許造物主和我們在寂靜中對話,而在祈禱中,我們則大聲說出來,對我們需要的東西發出請求。

大我遊戲玩家可能會選擇請求什麼東西。最簡單又最發自內心的祈禱往往是:「上帝,救救我!」或是「神哪!請與我同在!」我們大我遊戲玩家可能會為「上帝,救救我!」這句話加個副標題,因為我們大多會用到的「禱告」就是在麻煩發生的時候說:「喔,○○○!」

到最後,一個老練的大我遊戲玩家就是篇活生生的祈禱文。我們愈能意識到自己的能量與意念,就愈能在我們行動的時候發現祈禱的方式,直到我們落實了那些自己祈禱的理想與希望。

在家裡跟家人一同祈禱的時間或是在教堂與會眾一起祈禱都很好。團體的禮拜可以擁有巨大的力量。對我們來說,團體的支持也比較容易讓我們深刻地融入禱告中。不過,單獨祈禱的時間也能啟發某些大我遊戲玩家。我發現每天固定時段獨自祈禱,是個充滿力量、令人滿意又具有支持作用的技巧。

無論是在團體中或獨自祈禱,我們可以在禱告的時候親近造物主,在祈禱中分享我們奉獻的感受,不管我們擔心什麼都吐露出來,並且表達我們最深的憂傷,奉獻我們自己來服務他人。

祈禱可以是練習造物主臨在的天然副產物。當我們經驗到那充滿力量、強健的寂靜,持續在靜心中與太一無限造物主對話,我們可能會非常自然地轉而以言語表達出愛與奉獻,那也正是我們禱告的精髓。用這兩種技巧,找出你自己的風格。

記得保持這個每一天、天天都祈禱的技巧。在有壓力的時候,與無限太一連結的渴望能夠即刻清理我們的能量體,透過智能無限的門戶撲向我們,這樣我們就能馬上得到禱告的庇蔭。只要祈禱幾秒中便能重新啟動我們完整的視野,把我們帶回平衡中。

記錄日誌

當靜心的練習建立在令你自己滿意的情況下,你便完全有可能投入時間有意識地做記錄。你或許很熟悉這種探索的方式:你不是寫下你想到的東西就是寫下一個問題,然後讓你的筆開始書寫彷彿你已經知道答。一點一滴地,順著這種有意識的記錄,你可能會逐漸地發現自己開始能夠聽到你內在聲音想要說出的指引。 14

意識內工作永遠都必須與練習太一造物主臨在相關。進入智能無限的門戶時,我們也永遠都會朝著造物主的意識努力提高覺察力。我們的意圖是穿透我們日常生活意識的表層,好進入門戶,變得更全面地覺知、更像十足的大我遊戲玩家。

我們先前探討運作門戶的技巧之開端是「靜心」,一種操練神的臨在之直接實踐方式。我們討論的第二個技巧則是祈禱,藉由建構內心的話語或是大聲說出來,這是我們在「持續溝通」表達自己的意見、練習與神同在的方法。在第三種技巧當中,我們仍然會練習神的臨在。但是我們會以更有組織的方式去做。

持續做記錄或是在日記中寫下一個人的想法與故事,就像書寫本身一樣是個歷史悠久的做法。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可能有定期寫日記的習慣。但是長大成人之後,生活緊追在我們後頭,而我們往往會停止寫下每日的想法、對話與事件。

但是當我的行程太緊湊,以致於無法沉浸在長時間寫作來寫下許多有趣的見聞,我便回到這種非靈性導向的記錄方式。我決定在網路上留個部落格,我稱之為「卡麥勒日誌」( Camelot Journal )。卡麥勒(編註: Camelot 據說是傳奇亞瑟王的主要城堡),是我們給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市郊區自家宅院取的名字。這日誌旨在讓我們工作上的許多朋友跟上我和愛 / 光研究中心的目前進度。

靈性導向的日誌在智能無限門戶的主選單上是想要與造物主溝通的對話式日誌,跟傳統上的日誌並不相同,另外,星際聯邦有時候把造物主稱為「智能無限」。這樣的記錄至少有三個焦點:寫下我們的夢、記錄我們閱讀啟發性資料時最喜歡的精華句子,以及我們企圖與造物主對話的內容。

第一個焦點是我們的夢境。星際聯邦指出,我們的潛意識心智連結了靈性的建議,而靈性的建議則獨立於我們的顯意識之外,它透過我們的夢境向我們傾訴。

為了維護夢境日誌,去找一本筆記簿跟一隻筆,或使用你的電腦。在筆記本或是筆記型電腦上方點個小燈,或是用手電筒當做光源。當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我們選擇和自己的夢境一起工作,我們會想要讓光源昏暗,這樣比較不會意外地醒來。

一旦我們成功地寫下夢境的大意,我們可以想一想夢的內容,最後開始發展出對自己夢境象徵模式的認知。

坊間有許多解夢書可供購買。我沒發現哪一本比其他的更特別突出,不過多讀幾本這類書可以幫助我們更瞭解夢境的語言。舉例來說,當我們讀完了幾本書之後,飛行夢可能具有靈性的意涵,在我們有了「飛行的夢境」時,就可以暫定假設這種夢境的一般意義。

我們愈熟悉自己夢境的世界,便能從每晚的夢境中接收更多的訊息。這是一種瞭解自己,進行意識工作的有效方法。

另一種靈性紀錄的方式則是寫閱讀日記,許多人喜歡這種方式,因為大我遊戲玩家有很多人此時正在覺醒,閱讀便成為我們(覺醒)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持續寫閱讀心得時,我們可以簡單地寫下從書中勾起的那些吸引人又具啟發性的問題,或者,我們也可以寫下在閱讀時延伸出來的想法,在日記裡仔細地思考這些東西。

這種方法感覺就像我們在閱讀的幫助下,持續地進行心靈對話,而不是迅速地讀這麼多的資料,以致於所有的概念都在一起賽跑似的。

而第三個重要的技巧,就是 Q'uo 群體在本節開端的引述中所探討的。是我們先前提過的《與神對話》,作者尼爾.唐納.沃許創造這一系列叢書的方式。在這個技巧中,我們大我遊戲玩家需要在寫作時放下自我意識。我的祖母娜娜.瑪莉安( Nana Marian )把放下注意力稱為「讓腦子凹陷在中間」,可真的抓住了這技巧的精髓。

有些大我遊戲玩家可能會花上一些時間,讓自己能夠在接收訊息時寫下來,因為在寫下我們的問題後,很容易就會忽視那些來到眼前的枝節末葉。然而,如果大我遊戲玩家如實地設定他們的意圖或是提出他們的問題,那麼就會馬上在福至心靈時寫下訊息,這個技巧才有效。既然我是個神秘派的基督徒,我自己會持續這種紀錄方式,從我個人的指導系統,也就是聖靈那邊,得到每日的福音(編註:卡拉老師最近的新書每日箴 言 — A Book of Days 就是以這種方式寫成)。

讓你選擇如何使用門戶的方法反映出自己的偏好,而不是你老師的偏好。對一個求道者有用的方法卻對別人毫無作用,去實驗一下,並且在進行的時候玩得開心吧!

 

信心的發展

信心要求你跳下已知事物的懸崖,進入未知的半空中。在半空中,探索的靈魂決定啟動他的渴望,並且以渴望來刺激他的探索工作。因此,為了方便起見,我們稱呼這樣的靈魂為「行家」,該行家腳下唯一的堅固基礎就是自我的知識,他是誰,為什麼他會進入求道過程的理由、他為何而活,又願意為何而死。那即是一個靈性探索者所站的地基:不是物質的地面,而是存在( being )的地面。 15

根據聖路加福音紀載,門徒對耶穌基督這麼請求:「求主加增我們的信心!」而耶穌回答:「你們若有信心像一粒芥子,就是對這棵桑樹說:『你要拔起根來,栽在海裡。』它也必聽從你們。」 16

一粒芥菜的種子大約有一毫米大小。耶穌描述它是所有種子中最小的類型。播種時,它會花上三到五年的時間長成跟某些樹木一樣高大。在種子的基因編碼裡已經設定了這種植物的成熟模式,那麼,它的信心就在那裏。

我們本身是由父親與母親混合的種子長成的。先從微觀的角度去看,我們從原本受精卵加上精子的重量,長大成人已經是原來重量的數百萬倍了。我們每一個人的身體都是活生生的信心驗證。我們的父母不知道如何讓我們「長大」。我們身體的信心就是基因銘刻在種子上頭的成人樣式。

我們把身體的機能視為理所當然。我們不曉得怎樣使心臟跳動。我們對如何呼吸毫無顯意識覺知。數十億個化學作用與反應創造了我們接下來的人生與健康,而我們的表意識心智卻對此幾乎一無所知。然而,我們在這裡以完美的信心過著現在的生活,相信我們的心臟、肺臟以及所有其他錯縱複雜的身體系統都在神奇地運作著。

那麼,相信我們那個非肉體的部分 —— 我們的心智、情緒、能量體與靈魂都 功能正常,這很合乎邏輯。這些特質也隱含在種子裡頭,長成我們每一個人的樣子。我們的智力與意志都不錯,是我們天性中良好與有用的部分。我們的靈魂本質囊括在能量體之內,就跟我們身上的其他設計一樣優秀。

雖然當我們遇到麻煩時,很難讓我們相信自己面對的一切都很好。外在世界的景象使我們焦慮不安。我們看見周遭的世界有動物掠食者獵食其他動物,而人類掠食者打獵則是用來建立他們的統治權。

在這個狗咬狗的外在世界中很容易感到恐懼,所以會把能量耗費在努力維護安全與保障上。在扁平的小我人生紙上遊戲上,大多數的安全考量包括了壽險、汽車險、住宅險,以及找到一份提供優渥薪資的工作。這沒什麼不對。我們共同認知的實相建議有責任感的成人要謹慎。所以在我們的價值體系裡,我們希望能對自己負責任。

不過,星際聯邦建議我們大我遊戲玩家追求自己在更大的大我紙上遊戲上面活出內在的生命。在這個精神與情感的環境中,我們的狀態與關注明顯地與扁平的小我紙上遊戲不同。

我們的狀態與靈魂有關,而非身體;一個存有的生命是永恆的,並不受限於一輩子。我們關注的是,在人間的這一生中像靈魂一樣活出我們想過的生活。成功之於大我遊戲玩家,並不是靠溫飽、安全的工作或任何物質條件來衡量的。我們用「如何保持心胸開放」、「我們有多願意選擇反映我們渴望的方式,以無條件的愛來服務造物主與人類同胞」來衡量成功。

我們地球的文化不支持這些選擇。我們不會收到說人生是「遵循無條件的愛」的社會指標。所以,活出有信心的生活是留給我們大我遊戲玩家的東西,當做是一種選擇。

什麼是信心?我們可以用 Ra 群體的「正面的純粹度」( positive purity 17 來定義之。與其說是純粹的行動,不如說是純粹的意圖。我們選擇按照自己最高、 最好的理想而活 —— 該理想是我們掌握自己本性發展出的結果,也是創造原 則的一部分。我們想要以無條件之愛的意識,也就是太一造物主的意識來活出自己的人生。

所有信心的理想都是看不見的。而我們從努力奮鬥過的經驗知道,我們會一而再、再而三地失敗,才能達成這些理想。我們的人生經常出奇不意地襲擊我們。我們頻頻搞錯狀況。而事情有時候會像災厄一樣降臨到我們頭上。所以我們要怎麼「保持信心」呢?

我們篤定地抱持信心,卻沒有任何客觀的證據,就像是《無為而治》( Being There )這部電影的主人翁喬西.葛爾第爾( Chauncey Gardiner )說的:「只要根不斷,一切都好,在花園裡一切都會很好的。」 18

好萊塢編劇喬治.希頓( George Seaton )略有不同地說:「信心就是常識告訴你別去做的,但你卻深信不疑的東西。」 19

基督教思想家奧斯華.章伯斯( Oswald Chambers )說:「信心是蓄意地信任上帝的秉性,你可能無法在這個時候瞭解祂的做法。」 20

馬丁路德.金恩牧師說:「即使你還看不到整個階梯、信心已經帶你踏出了第一步。」 21

而聖保羅則把信心定義成:「就是所望之事的根據、是未見之事的證明。我們因著信,就知道諸世界是藉神的話語造成的。」 22

這把我們帶回耶穌的聲明,如果我們有一粒芥子的信心,就能叫桑樹移動。他的意思是說,做為靈魂的我們設定了與造物主鞏固連結的編碼。而與造物主同在,一切都有可能發生。

對非大我遊戲玩家的人來說,信心令人困惑。制式化的頭腦不認識靈性探索,看不出有任何證據能顯示出「選擇過有信心的生活」是明智的主意。相反的是,這樣的頭腦只會看到無窮無盡的危險。投射到那些看起來像是靈性的事物上,害怕自己不能繼續存在,頭腦害怕死亡,所以到宗教的教條裡尋找一些保證,保證在不可避免的死亡之後,生命仍能繼續。對許多依然在沉睡的人來說,跟隨這樣的教條指示是另一種保險。

星際聯邦的資訊建議,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我們要遠離任何這類的認知,並且釋放所有的恐懼。我們的關切重心已遠遠超越了肉體的死亡。我們不怕死亡。身為大我遊戲玩家的我們,從自己的黃色光芒,也就是我們在人間這裡享受今生的化學身體,移動前往靛藍色光芒,也就是我們投胎跟離世都會經過的光體,我們知道那死亡不過是轉變的階段。

即使是最棒的大我遊戲玩家偶爾也會很容易害怕的!因此,我們大我遊戲玩家永遠都對建立信心、增強信心感興趣。不過我們選擇練習太一造物主之臨在,對於增強信心也很有幫助。棲息在無條件之愛的意識裡,我們會變得無所畏懼、放鬆、平靜與強壯。

當我們起而行,在我們做的事情與選擇上表達無條件的愛,我們就像個靈魂般發展與成長,直到我們成為一個在形而上或靈性上成熟的人,我們的根深植在無條件之愛的基礎裡,我們延伸出服務、感激、感謝與讚美的枝葉,高聳直入天際。

你記得蘇格蘭小說家詹姆斯.馬修.巴利的故事《彼得潘》裡頭的小仙女叮噹 Tinkerbell )嗎?在一幕著名的場景,叮噹快死了,但是若有足夠的人相信小仙子存在,她就會活下去。演出這角色的人對觀眾席裡的小孩懇求支持她,要他們大聲地說出:「我相信有小仙子!」然後再鼓掌。

我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這齣戲。那時年輕又生氣勃勃的瑪莉.馬汀( Mary Martin )飾演彼得潘。當她大叫:「為叮噹拍手。」我也盡全力鼓掌。當我一再重複地說:「我相信有小仙子!」我一邊鼓掌,一邊心臟都快跳出來了,在舞台上照著她的聚光燈從非常黯淡,開始變得愈來愈亮,直到叮噹再一次像以前那樣飛起來為止。

身為大我遊戲玩家,我們每一個人都同樣地為自己內在的叮噹仙子拍手。我們相信我們的靈魂也是無法被摧毀的。我們相信愛、相信自己本身就是因愛而生的。我們為什麼會相信?沒有理由,沒有絕對的證據。頭腦什麼都不接受。我們相信只因為我們相信。然而,如果我們去找,我們能在自己仰慕的人身上找到信心是對的例子。 Hatonn 說:

「讓我們瞧瞧一個人面對一隻老虎、一隻獅子、一頭掠食者的狀況。當掠食動物即將吃掉牠的獵物,也就是這個人,他還抱持信心認為一切都好,真的好嗎?這個獵物怎會笨到相信有什麼東西超越吃與被吃、殺與被殺、以及在逆境中奮鬥呢?這樣的存有一定相當地愚蠢。

然而,正是那些愚蠢的存有在你們記載的時代歷史中,穿越許多個世紀,依舊發光發熱,如烈火般照亮史冊,直抵人類內心深處。那些付出愛並且把自己交付給別人的人,不管外在世界的情況如何,那些以絕對完美的愛去行動的人,他們帶來的閃耀記憶迄今仍鼓舞所有求道者。」 23

索倫.齊克果在他的書《焦慮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Anxiety )裡,寫到了這個不合理的選擇躍進了信心的生活中。 24 他注意到這種跳躍是循環論證的,那就是,一次信心的飛躍乃是由信心打造。我們建立信心的方式就是彷彿充滿信心地行動。記得我的主管嗎?我一開始不喜歡她,但是之後我決定表現得像是真的喜歡她。我為了能夠去愛她而營造了空間,然後很快地我也做到了,我能夠完全真誠地很愛她。

信心也是如此。我們在自己的生命與心中為信心騰出空間,行動得就像是我們擁有信心。這變成一個習慣。我們的記憶很快地就充滿了主觀的「證據」,支持我們的信心運作。當我們覺得信心從內在湧出來,信心於我們即是真實的。

我們永遠能選擇活在信心或是活在恐懼裡。在每一次挑戰的情況下 —— 無論 是生病,關係破裂或失業,抑或是沒有明確理由襲擊而來的沮喪,我們都可以選擇自己的反應。

那些住在扁平的小我紙上遊戲 的人會以恐懼反應,被「擔心會發生什麼」而困住。我們大我遊戲玩家則會練習把自信與信心當作反應的藝術。它可能就像主觀發展的證據那樣不合邏輯,卻透過我們大我遊戲玩家的意識運作,在艱難時刻支撐我們。我們知道在自己的花園裡頭,一切都很完美。我們知道我們的根基就在造物主裡面。我們曉得我們是理則( Logos )的孩子。我們曉得我們都是愛的造物。

***

1.Q'uo 群體於 2000 3 19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2.Ra 群體於 1981 2 9 日在第二十場集會裡,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3. 根據 www.dictonary.com 的解釋,這個字有結實累累或是肥碩豐饒的意思。

4.Q'uo 群體於 2007 10 27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5. 此書已有中文版面世,想印出這本十九頁的英文書,可到以下網址: www.practicegodspresence.com/brotherlawrence/index.html

6. 這段引文出自於勞倫斯修士在以下網站的原文: www.practicegodspresence.com/reflections/the_closer_walk.html

7. 同上。

8. 喬埃.哥德史密斯( Joel S. Goldsmith )這本書於 1958 年由紐約的豎琴手( Harper )出版社發行。

9. 這段引文出自以下網站: www.spiritsite.com/writing/joegol/part12.shtml, 這裡提供了哥德史密斯作品的文章摘錄。

10. 這句前述的簡短祈禱文來自無名氏通靈而來的作品《新典範手冊》( The Handbook of the New Paradigm )。

11.Hatonn 1974 5 8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12.Q'uo 群體於 2001 10 7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13. 這裡是《聖公會教堂使用的公禱書》( The Book of Common Prayer according to the Use of the Episcopal Church ),在 1979 年由紐約的教堂讚美詩法人團體( Church Hymnal Corporation )發行。

14.Q'uo 群體於 2003 11 13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15.Q'uo 群體於 2006 9 3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16. 出自於聖經的路加福音第十七章第五、第六節。

17.Ra 群體於 1981 10 21 日在第七十三場集會裡,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18. 這段話出自於 www.imdlb.com/title/tt0078841/quotes 。這部電影講數一個不識字的失業員丁,陰錯陽差變成美國政經界重要人物的諷刺故事,主人翁喬西.葛爾第爾( Chauncey Gardiner )名字是由 Chance the Gardener (名叫機會的園丁)延伸而來的。

19. 這段引文出自於以下網址: www.faithexist.com

20. 同上

21. 同上

22. 出自於聖經的希伯來書第十一章第一節、第三節。

23.Hatonn 1991 2 3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中心傳遞的通靈訊息。

24. 出自於 1980 年由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索倫.齊克果作品《焦慮的概念》。

 


(第十章 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ONE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