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一的法則前三種變貌

萬物 大我紙上遊戲

造物主為何要創造萬物?我們的解釋經常偏向造物主想要獲得知識並且了解祂自己。造物主希望能認識自己。於是祂遣送自己的各個部分進入幻象中,看看會發生什麼事,你們透過經驗和輪迴轉世調配了情緒的顏色,而造物主就從被你們創造的許多顏色中學習。這個情緒調色盤包含了你的美好,對你來說也是獨一無二的,因此你可以教導造物主沒有任何其他人能教導的東西。因為你是無限宇宙中獨一無二的自己。所以,這是你給予造物主的禮物,是造物主十分渴望的東西。你無法成為別人來取悅造物主,唯有成為最真切與最深刻的自己,你才能做到這點。 1

我在導讀中提過這本書能夠幫助你過得很好。它會幫助你變得更了解紙上遊戲的規則。它不但提供生命中的選擇相關資訊,也會讓你知道原因。

綜觀本書,我使用「大我遊戲」跟「大我紙上遊戲」討論靈性追尋與選擇( the Choice )。我使用「小我遊戲」和「小我紙上遊戲」討論我們在那如平面紙上遊戲、毫不關心靈性價值的社會中所做的種種選擇。

成為一個道德上受到激勵的人與大我人生遊戲有關。我們非常清楚的人生遊戲則與積聚資源和照顧我們的親屬有關。小我紙上遊戲不可避免地帶給我們靈性上的危機,卻沒有為我們的選擇提供清楚的準則。

讓你更了解遊戲是我在這裡的工作,當我說到這裡,請記住我說的是靈性上的追尋,這是一個與我們覺醒之前截然不同的遊戲,覺醒是為了憶起我們合乎正道的天性以及暸解真相的渴望。

在這一章裡,我們將會關注一些星際聯邦描繪的大我紙上遊戲面貌。大我紙上遊戲的第一個特徵就是反映它的一元性質。對星際聯邦而言,整個宇宙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一個能量場跟一件事,除此以外別無他物。

每個生物都有自己的能量場。在我們的肉體有許多能量場,它們就在器官與細胞組織裡頭。我們的身體有一個主要的能量場,涵蓋了器官與組織形成的副能量場寓居其中。皮膚代表的是我們肉體能量場的界線。我們肉體內的各個能量場彼此合作構成了整個身體的健康。

其他人、植物及動物等所有的肉體也都有這些巢狀能量場。所有植物與動物的能量場加上自然力量,如風、火、水和土都在行星的能量場裡頭。

我們的太陽有自己的能量場,這個能量場包覆著地球和其他行星、以及在這能量場運行的其他天體。銀河的能量場則包覆著我們的太陽、所有其他的太陽,甚至包括其他天體,例如黑洞,它們就像是銀河身體裡面的器官。

最後,藉由星星亮度的排序,宇宙所有的能量場都被一個偉大的原始思想或理則( Logos )包圍,它近乎於星際聯邦提到的造物主或是個人感覺裡的神性原則。

星際聯邦的訊息提到,就形而上學來說,這個星球與你我皆是一體的。你我就是今日地球上的每個靈魂,這個靈魂也涵納了每個動物、植物、所有元素與自然力量,它們都是地球行星環境的一部分。這其中的聯結也是合一的。星際聯邦的拉( Ra )說:

你是一切事物、每一個存有、每一個表情、每一個事件、每一種情境,你是合一、你是無限,你是愛 / 光、你是光 / 愛。你存在。這就是一的法則。 2

世界上所有的主流宗教對他們來說有神祕的一面,那就是宣告萬物根本上是合一的。許多宗教也有教條的一面,這一面通常將人們分為教條的信徒或是沒有信仰的人。如果毫無容忍之心,這種分類法會鼓勵批判的能力,也因此最終造成衝突。相信者批判無信仰的人,把他們當作無恥之徒,需要一番糾正。當兩個宗教導向的國家選擇不寬容,聖戰與大屠殺就會發生。「死忠信徒」的意識形態使得創造和平世界難上加難。

也許聖經最接近這個萬物合一道理的闡述來自於約翰福音的開頭,上面說:「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同樣地,這道自太初與神同在。萬物是藉著祂造的;凡被造的,沒有一樣不是藉著祂造的。生命在祂裡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3

聖約翰的意思是,造物主就是道。事實上,這個道或創造性原則可以被看作是造物主自己。這「道」是從希臘文翻譯過來的「理則」,拉群體把這個術語用在創造性原則上。

因此,我們可以從宗教看到萬物合一的暗示:即天父創造世界。我們被敘述為神的子女,神還創造了我們對四海一家、一體同心的認知。

由我們(西方)文化的立場看來,地球上的人類都是同一個生命體,這概念並非異想天開。


 

大我紙上遊戲的科學說法

新一代的科學家像看待外在經驗一樣地認真看待內在經驗,那些長期浸淫在內在世界的文化激發了他們正在進行的研究計畫,這些經驗也因此建立了和靈性傳統之間的重要橋樑。

由這個新觀點來看,在宇宙中的每件事都是可以察覺的,而在我們星球自己的組織與內在創造都是來自於一個合一的共同場域,目前在物理學上被稱為「零點能量場域」。各種新理論浮現,挑戰既有的宇宙學說,這些理論只見熵的無意義狀態,而非看見各種力量的動態平衡。 4

我們在中學聽過科學與科學方法。我們學到古典科學的核心假設,就是有個「在某處」的世界與我們無關、或與我們所想的無關。科學的流程就是去觀察那個世界自然發生的現象,直到你有足夠的資料構成一個與你的觀察有關的假設。然後你就進行一個會支持或是反對這假說的實驗。古典科學家得到錯誤的答案或是正確的答案都一樣高興,因為不管哪一種答案,科學知識總體又前進了一點。這種看待世界的方式非常吸引人,而且井然有序。我們已經運用科學方法走過漫漫長路,在現代文化創造了許多便利之處。

在這之前,科學與宗教研究密不可分。醫學和天文知識、化學和元素研究都是緊密地與一門神秘的學科相連,我們稱為煉金術。在古代,埃及與希臘偉大的煉金術思想家並未把信念與哲學從科學中抽離。豐富的煉金術士文本提供了一個精密、微妙的探索,進入微觀與宏觀之間的聯結:人類為一個單獨的靈魂,天地萬物為一個整體。

古典時期的希臘羅馬學術訓練,以及稍後在中世紀蓬勃發展的學校,像是許多偉大的教堂和城鎮建立的學校與大學,他們的課程包含文法、邏輯與修辭,這三門課稱為前三藝( Trivium ),加上音樂、數學、地理和天文這四門課就叫做後四藝( Quadrivium )。學習計畫裡涵蓋了修習科學與藝術。

當時一個學生相當有可能精通所有的學問。我們的用詞「大學」( university )來自這段時期,學生期待在那裡學習,想在畢業前了解宇宙( universe )中所有的知識。的確,「多才多藝的人」( Renaissance man )這個術語就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知道人類所有的知識。聖托瑪斯‧阿奎納( Saint Thomas Aquinas 5 在十三世紀中葉完全改變了學習科學的課程。他選擇在自己關鍵的神學著作裡將信仰從物質世界分割出來,對他來說,這個物質世界也包含了科學探索。

將信仰的研究從宇宙萬物的研究中抽離具有嚴重的影響。我們可以從這裡開始追蹤現在科學探索的路徑。直至今日,今日這些普通的臆測來自於許多人,包括科學家與非科學家,他們相信在科學與所有的藝術、形而上學、哲學之間有一道明顯的界線,更進一步地說,這是條恰當的界線。

今日當我們選擇在大學研究科學,便採用一套與文科、美術主修完全不同的課程。每個人會去上一些核心課程,但是在大學畢業之後,由於科學專業教育與藝術專業教育截然不同,往往會讓專業領域不同的人談不上話。這是因為科學使用一些特殊的辭彙,這些字眼對科學家和公眾而言意義完全不同。最近,因為我不了解網站設計者的術語—論壇( forum ),我和我的網站負責人有些溝通上的問題。今天在網路上的論壇和古羅馬的論壇是完全不同的東西!

由於科學與在科技上的應用在過去兩百年間創造了一些發明大幅改進我們的文明,科學家成了我們文化中的「祭司」,原本在宗教人士身上值得信賴的判斷力則轉移到他們身上。理性思維與實證觀察已經被視為尋求真理的公認方式。信仰幾乎和愚蠢無知劃上等號。

然而並非所有二十世紀的科學家都屬於理性主義者。物理學似乎引導出科學家神秘的一面。艾伯特‧愛因斯坦在 1937 年的《讀者文摘》裡斷然地說:「沒有宗教的科學是跛足的;沒有科學的宗教是盲目的。」他寫這段話的時候比當時還要先進八十年。他以統合的觀點看待兩種思維研究十分具有前瞻性!

古典的代數與幾何構成了古代世界建築上的奇蹟,並且探索了物體在靜止狀態的定律。艾薩克‧牛頓在距離莎士比亞一世紀後,想要研究運動定律。當他進行研究時,也開發了演算的工具。

維爾納‧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6 在研究二十世紀早期的運動定律時發現在兩個細微粒子運動的問題。他無法確定實際數據足以形成完整的結果。他在 1927 年的研究報告中探索這個兩難的困境,因為作為一個觀察者無法同時確定一個亞原子粒子 7 與其動量 8 ,它的動量是其速度的很多倍。一個人可以知曉亞原子粒子的位置或是其動量,但無法同時得知兩者的位置,因為他沒辦法同時觀察到兩者。假設這個人測量一個粒子的動量,他就不能同時觀察到粒子的位置,反之亦然。

海森堡想出「測不準原理」來解釋這個問題。這個定律就在量子物理的核心,將海森堡和其他同時期的物理學家都捲進去了,像是尼爾斯‧波耳( Neils Bohr 9 和埃爾溫‧薛丁格( Erwin Schrödinger 10 的爭論依然持續至今。海森堡表示微觀軌道或是亞原子粒子的路徑只在我們觀察的時候存在。所以,觀察者變成實驗的一部份,觀察行動的本身無法從被觀察的事物中分割出來。這打破了傳統概念的科學客觀性。整個宇宙是一體的科學基礎源自於海森堡的「測不準定理」。

量子物理學聲稱分開觀察者與被觀察者是個幻象。量子力學的應用與海森堡定理促成現代化的電子計算機和其他電子工具、雷射、超導裝置與激光,該理論就不能被斥為「神秘」,因為它產生看得見又有用的結果。因此,即使尚未得知這不可分割性的由來,科學家已經承認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不可分割;以星際聯邦的語言來說,意識就是那個不可分割的源頭。

有一個量子物理學衍生出來的現代理論叫做「弦理論」( string theory ),一般來說,弦理論假定我們把物理物件分裂為原子,然後把原子分割為亞原子,電子、中子和質子,在亞原子粒子的路徑上加上振盪迴路。這條迴路可以振動、振盪或者是在運動的時候以不同的方式變得「活躍」,就像用不同的指法扣住吉他的弦,弦就會產生各種的音符。這些迴路一起振動,在恰當的情況下與其他被扣住的弦交互作用,製造「和弦」。

弦理論的涵義就是萬事萬物、所有物質及所有的「力量」(強核子作用力與弱核子作用力、電磁學與重力),它們被合成為吉他,弦可以彈奏的「音符」,也一同製造了「音樂」。今日科學家探索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的假設正開始重新探索那些神秘主義者有史以來一直宣稱的本質,即萬物合一。科學與宗教對世界的觀點現在擁有一個共同的窗戶,那就是認定萬物合一的理論地基,唯有在新發現披露更多新資料時,這個地基才會擴大。

這幅宇宙圖像完全是由各個振盪、交互作用、閃爍的能量小單位組成,我們可以輕易看到星際聯邦提出的統一且交互影響的宇宙模型。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模型,因為在該模型中,我們確實和宇宙的一切萬物息息相關。

弦理論者與星際聯邦最大的差異在於前者把宇宙的舞蹈視為隨機、不規則,而後者卻認為宇宙的舞蹈有其目的。

物理學家和星際聯邦都同意觀察者 即方程式中的人類連結了被觀察的現象,因而影響了現象的作用力。當然,物理學並不試著討論觀察者可能的意圖。它只是注意到觀察者影響了被觀察者的行動。

不過,星際聯邦說過,人類在這個選擇的密度擁有力量,能藉由我們的肉體行動、思想與意圖來改變我們的物理環境。他們表明我們做的各種選擇都有目的。一開始我們的意念所能影響外在環境的程度是不穩定的,但接下來就會影響週遭的人事物。這正解釋了為什麼我們吸引了最渴望或最恐懼的那些事情到自己身邊,因為我們把自己的意念焦點放在它們身上。

吸引力法則闡述,宇宙是個交互作用、一體形成的系統,所以吸引的過程就會發生。我們最愛或是最怕的就是我們集中注意力吸引來的。不管我們每天做的選擇有多麼微不足道,我們都會專心致志地想到我們喜歡或是害怕、討厭的事情。

根據弗列德‧艾倫‧沃夫( FredAllenWolf )的說法 11 ,我們可以透過自己的選擇、透過我們選擇要看見或不去看的事物、透過誠實的意圖來改變自身最細微的現實狀態,當我們做決定的時候,我們的想法可能跟自己說的話互相牴觸。 12

如果我們關注自己喜歡的事情,就會吸引它發生。這是良性的循環。反之,我們若關注自己害怕的事情,那麼它也會發生。即使頭頂上有壞天氣,我們選擇的想法就會讓結果不同!

星際聯邦描繪出這個大我紙上遊戲的面貌,此外,這幅圖像來自渾然一體的動態宇宙,根據能量場的交互作用,裡面每一部分都有關連,而且能互相影響。

人類在大我遊戲裡扮演玩家,而非卒子或任何遊戲的棋子,也不是被紙上遊戲綁著或捆著。人類正在坐觀大我遊戲的趨勢,並且在輪到他的時候做出選擇。

請再注意,這是一個整體、多次元的紙上遊戲,不像西洋棋盤屬於二維的平面。我們的斜體紙上遊戲就是我們當下感知到的生活。準備加入這場人生遊戲的竅門在於走出普通紙上遊戲的位置,看見真正的大我紙上遊戲。我們以意志的行動這麼做。


自由意志

揭開一層又一層經驗幻象真正的本質所帶來的衝擊不但令人氣餒,而且還讓人需要一段時間調整,使自我按照自由意志進入宇宙的每個發展階段得以轉化。

你自己的自由意志幾乎難以與理則的自由意志區別,這理則就是你的高我,這包羅萬象的理則就是靈魂之流的集體心智,這包羅萬象的理則就是行星的心智,以此類推。每個存有與一個無限生命體的其他面貌相互連結,這個無限生命體即是無盡的自我,因此,容我們這麼說,自由意志便是表達陰性、始終前進、結實累累的女神。 13

一般來說,我們認為自己有選擇權。我們以自己希望的方式工作與生活。我們自由地選擇伴侶與興趣。不過,對心理學家、科學家、宗教人士的權威領域來說,這種自由不過是個幻象。

科學家傳統上假設這個世界本來便按照行為、物競天擇的定律運作。心理學家則深信我們的選擇取決於遺傳與文化。他們都說,也許我們認為自己有自由意志,但實際上我們都是跟著生物本能走,接著受到父母的訓練、文化權威人士、商業宣傳行銷和大眾傳播媒體影響。

宗教也傾向否定自由意志的存在,特別是某些時候。它們往往把人類說得惡貫滿盈,所以人就不能為自己做出巧妙的選擇。它們說,人類唯有決定全然地乞求造物主的垂憐才算行使自由意志。造物主的偶像,無論那偶像是耶穌、阿拉( Allah )還是其他人物,宗)教認為該偶像是人類獲得救贖的唯一希望。

這兩種模式都會讓人感到完全無能為力。星際聯邦的看法則恰恰相反,祂們認為一個人能為自己的人生完全負責,而且也有能力自由選擇。

科學與宗教都說,人類被所有的文化內容與習得的偏見壓迫,星際聯邦的實體們也同意這一點。他們建議,我們必須從原生文化的夢境中覺醒。對人生而言,當我們意識到既有的文化思惟途徑之外的東西,我們就會以自己真正確知的部份重新開始。

我們並非質疑約定俗成的實相裡頭的事物,好比發派報紙或是傳送電力的細節。我們是在尋找一個「盒子之外」的新實相 在我們生活的物質與靈性世界的新觀點。我們兩手空空地來到這個更深層的追尋過程。我們放下那些已經學過的宗教文化、知識的假設。我們以這些基本的問題重新開始:什麼是真的?我是誰?我在這裡做什麼?測試完一個假設之後,又找到什麼答案?

我們在童年階段已經接收了大量的負面訊息,了解到這一點,我們便能選擇加快靈性與精神上進化的速度。在我們開始這場人生遊戲以前,我們有意識地選擇瞭解自身的本質。我們開始建立自己的知性。

藉著擺脫宗教權威,我們為自己靈性與精神上的進化過程負起個人責任。藉由擺脫科學觀點,我們要求自己儘可能擁有更多更高尚或是美好的本性,因為我們是用較世俗的角度來學習科學與心理學。星際聯邦表示,我們每個人都是永恆與無限的公民,卻被世俗觀點所制約,並且相信出生即註定死亡。

星際聯邦的教導說,當我們決定追求真理,我們正在敲「靈性」的大門。所謂的「靈」( spirit ),指的是靈性指引的整個範疇。一說到靈,有些人,如基督徒就會把靈當成是聖靈( Holy Spirit )或耶穌基督,有些人則把靈當做自然世界,還有些人認為靈就是隱藏的鬼魂世界、揚昇大師和內在導師。

就星際聯邦的說法而言,以上意義都包含在「靈」這個詞彙當中。

聖經提到,我們尋求什麼,我們就得到;當我們叩門,門就開啟。 14

就像星際聯邦強調有意識地選擇去尋求是重要的。當我們選擇

展開追尋之旅,便是提醒自己的靈魂,我們已經準備好成為人生遊戲的玩家。

星際聯邦表示,自由意志涉及無限造物主脫離神秘的一體狀態時最初的行動。在他們的創世故事版本裡,造物主使用自由意志的功能來選擇覺察自己。

然後造物主發送出思維或理則,即祂的創造原則和天性的本質。理則的基本性質是無條件的愛。

然後理則使用光表現天地萬物豐富的脈絡。無盡的星等次序,從恆星到亞原子,逐一形成。

所以在造物主尚未顯化萬物之前,從原始能量分裂出來的最初變貌或行動就是自由意志。當我們喚醒自己內在尋求真理的渴望,我們仿效造物主的決定並轉向自由意志。我們選擇從人生遊戲出發,這稱為「求道的過程」或「追求真理」。

由於我們擁有大型猿類的身軀,因此容易趨向較為世俗的抉擇,選擇追求真相反而棘手。大型猿類的身體和心智只有虛假的自由意志。我們的生物電腦心智可以做決定 但只限於我們已知菜單上的選擇!那就是假的選擇,因為我們不知道所有的選項。我們僅僅知曉我們從學校、教堂和父母教我們的部分。我們瞭解如何從已知的層次過生活。那就是遊戲檯面上看到的一般人生遊戲。

當一個人將宗教、科學或是文化標準置於個人抉擇之上,他選擇玩的是較世俗的小我遊戲。人可以小心地穿越教條的迷宮,並且進階到下一個層次的紙上遊戲,可是若無邏輯的思維或質疑,這場遊戲就更難玩了。如果你不召喚來自更高源頭的自由意志,那就會是你選擇玩的小我遊戲了。

真正的自由意志只源自於造物主,這是造物主藉以選擇體驗自己的原則。

它創造了我們生活其中的宇宙。當我們運用較高層次的自由意志,我們就離開小我紙上遊戲,建立升級的大我紙上遊戲,準備進入大我人生遊戲。

這個自由意志的機制將來自靈性世界源頭的資料導入我們的潛意識心智之中。我們呼喚更高的自由意志彷彿它是我們內在的天使,但我們尚未認出這點。唯有向內觸及真實自由意志的機制可以讓我們拓展視野,並且跳脫世俗的箱子,於是我們第一次能脫離小我遊戲裡頭混亂的情緒,開始冷靜地注視這場遊戲。


 

大我紙上遊戲上的愛

你是無限造物主偉大初始思維的一星火花。造物主存於無限當中,是無可名狀的一種振動。你全身上下的細胞都充滿那初始的振動,那就是無條件的愛。若沒有愛的思維,是無法創造天地萬物的。 15

我們平常使用愛這個字的時候,並非代表愛的能量或大我紙上遊戲上頭的理則。有時候我們用這個字代表伴隨著鮮花、詩句與情歌的羅曼史。我們全都理解羅曼蒂克的愛具有不安定的特性。誰知道呢?它可能延續、也可能終止。它並不是創造宇宙的愛。

這個字其他的普通用法幾乎沒有一個能與造物主之愛相比。我們愛自己的車、我們愛自己的行頭;我們的嗜好、或離開工作度個假。我們就是特別愛某些餐館、某部新電影或最新、最棒的音樂。不過那些情緒沒有一個能揭露那創造一切萬有的愛。

除非你捫心自問:什麼樣的愛能夠讓造物主藉由「大爆炸」拋出祂自己的無數片斷進入祂創造的宇宙?祂顯化只為了觀察宇宙的發展?那麼你就準備好去思索星際聯邦的故事,這是個關於理則如何創造我們週遭宇宙的故事。

星際聯邦提到偉大的初始意念或是造物主的理則即是純粹、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愛的振動,根據這個意念的性質創造並且完成了所有的世界。

無條件愛或理則的一元本質和基礎自由意志之選擇都是大我紙上遊戲的特徵。我們曉得造物主的真實本質「我是」( I AM ),就是無條件的愛。我們能夠依靠造物主絕對、無條件的愛,造物主不會收回那份愛。祂觀看自己的創作品是如何進展的,為此感到著迷。

身為人生遊戲的玩家,我們有自己的核心振動,那也是無條件的愛。這場遊戲的目的有一部份在於發現我們內在偉大的起初思維或理則。宗教的教條認為我們無法在自己身上找到那份愛。不過,星際聯邦的傳訊卻提醒我們,當我們參與大我遊戲,我們將會發現,在每天的生活中,我們本身會愈來愈深地揭露這份愛。


 

量子物理學家描述物質世界是由許多不同的場或是能量頻率組成。 . 所有的能量最終都可以還原成光。 16

在理則負責的創造之自然過程中,當祂選擇知曉自身,祂召喚光,以光子( photon 17 的形式來配合其愛的思維。杜威‧拉森( Dewey Larson )的互動理論( Reciprocal Theory )即以最佳的方式形容這個過程中的物理部分。在拉森的核心方程式裡,他以速率取代量子物理學家所說的振動。這兩個字眼都指出,宇宙裡的所有粒子都在運動中。在拉森的互動理論當中,速率或振動取決於兩種創造萬物的方式。

這兩種方式都跟空間與時間之間必要的稍微不協調有關係。這種錯置對於實現這個幻象世界是必要的。我們看到的萬物確實由能量構成。因此,不管我們是在說無形事物,例如概念或是力量,或者提到有形的東西具有重量、形狀,我們談的都是幻象( illusions )。

)在這場大我遊戲當中唯一最真實的就是造物主。我們做為大我遊戲玩家是造物主的一小片火花,同時選擇要認識我們自己。

造物主連結空間與時間的第一種方式創造了空間與時間的不匹配,並且偏好時間。星際聯邦把這種不匹配稱為時間 / 空間,它創造了內在次元( inner planes ),也有人稱為形而上的世界、幽冥世界和潛意識的諸多層面。

當求道者運用自由意志決定去追求社會框框以外的真理,他即是從時間 / 空間呼喚大我人生紙上遊戲。

造物主連結空間與時間的第二種方法就是在空間與時間的不匹配,並且偏好空間。星際聯邦稱這種不匹配為空間 / 時間,它創造了讓我們有意識體驗的物質世界。我們終其一生都是在玩小我遊戲,這遊戲讓我們以為只有今生可活。如果我們很迷人、富有、婚姻幸福、受過良好教育、擁有好工作或是做些看起來很成功的事情,我們才是贏家。又如果我們乏人問津、貧窮、遇人不淑、無知、工作不順或看似失敗,我們在這場遊戲 裡面便輸得一塌糊塗。

當我們選擇玩大我遊戲就會讓人生更有意思。我們使用小我紙上遊戲是為了蒐集大我遊戲的材料。之後我們自己轉移陣地到大我紙上遊戲,它就位於意念與選擇構成的內在世界裡。當我們完成了此一步驟,我們也可以回歸到日常生活,把我們從大我遊戲學來的智慧運用到小我遊戲上面。

身為求道者的我們整合這兩種實相:一是內在與靈魂意識的永恆生命構成的靈性實相,二是外在與肉體生命實相、與生化電腦般的心智覺知。我們可以同時活在兩者的世界裡,因為我們本來就想要這麼做。


 

大我紙上遊戲的幻象

當無限造物主想要體驗自己,祂偉大的心臟跳動出整個造物,, 包含所有的密度、次密度以及那些密度與生命所有的模式。

祂召喚出時間與空間,於是先前那些無法衡量、無法知曉的東西變成一連串的幻象,矛盾地,反在某種程度上變成可知的,造物主深切地渴望這些認知的幻影。每一個星火與幻影皆是無限造物主的代表與意念,所有的意念圍繞、聚集在一個偉大的起初思維,那就是愛。所以,你們每一個人都是理則,一階階遞減其頻率,直到你們能夠經歷現在體驗的特有幻象。而你們每一個人都透過許多經驗與密度,在這個特別的時間、特別的地點,在當下精緻地達到平衡。 18

我五歲時掉了一顆牙齒,生平第一個幻象就此破滅。我的父親假裝成換牙仙子( ToothFairy ),到我的臥房留下一枚硬幣,從床頭桌拿走我的牙齒。那時我剛好是醒的。從換牙仙子這件事情,

我才開始明白原來耶誕老人、復活節兔子都不是真實具有肉體的生命。

不過,我的確注意到,忍受掉牙的痛苦使我得到獎賞。我在復活節接收到綠色稻草編成的籃子、彩蛋與其他好東西。我在耶誕節收到禮物,空氣中彌漫著親切與快樂的氛圍。我認為這種幻象並非黑白分明。幻覺可能不具純正的真實性,卻對我的人生與小豬撲滿有可觀的影響。

就其他層面而言,我在打字的手指是幻覺、我看到我寫了什麼的電腦螢幕也是幻覺、我坐的椅子是幻覺、房子的地基和樓層是幻覺,這個星球和我肉眼所見的一切皆虛妄不實。如同復活節兔子,我們認定是堅實的一切都不是真正地堅實,卻又有著具足輕重的影響。我可以沿著我的能量場 身體來移動自己。我的世界把這些幻覺維繫起來。鍵盤在運作、電腦在跑程式。椅子和我的房子無時無刻、日復一日地保持這個狀態。一切都盡其所能地維持原狀。這個看似內外一致的現實世界已經被一般人當成事實。

然而,科學卻告訴我們不同的事實,透過高倍率的電子顯微鏡特寫觀察,我們發現固態開始消散,我們的細胞或是所有物質的分子,無論是有機或無機的,看起來就像是閃爍的夜空。在顯微鏡的觀察水平,我們看起來像是無垠宇宙的一部份,這個小宇宙有恆星與環繞的行星,這個恆星系統和其他太陽系的關係有很多種。

如果拿出氫原子的模型,比如,假設一個質子為豌豆般大小,置於足球場的五十五碼線上,第一個粒子的軌道點就座落在外環的廉價席位上。對觀察者來說,氫原子電子的繞行軌道,也就是所謂的固體幾乎完全是空的。質量本身是個難搞的問題!基本上是宇宙的能量在運作或是振動,宇宙裡的物質是不會靜止的。

東方的信念體系會說整個物理世界純粹是個他們稱為「瑪雅」( Maya )的幻象。他們視之為無物( nothing )。他們表示,這個字眼只用在它被揭露的時候,這些不斷冒出來的幻覺都是虛無的。它存在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超越所有的幻境,棲身在無欲無求的平靜虛空之中。

對星際聯邦而言,「空無」的太空反而實際上是充盈的( plenum )。 Q'uo 群體是這麼說的:

你我的宇宙皆是充實的,生命本身的第一次顯化充滿浩瀚無垠的光芒。 19

Dictionary.com (字典網)對「充盈」下的定義是:「整個空間(充滿了物質,與真空相反。」看似空空蕩蕩的太空什麼都有,無論是我們身體的內在宇宙充滿了原子或是在外在宇宙裡充滿不同的世界,處處皆為振動的能量填滿。能量是活生生的。

傳統瑜珈稱這種能量為普拉那( prana )。以前的科學稱它為乙太( ether )。之後的科學家則根據其他的事情稱它為「零點能量」。零點能量在現今的科學裡被視為「潛藏」的能量。也就是說,它有潛力進行物理學所謂的作功,像是產生運動,可是它卻處於隱藏的狀態。不管它叫什麼,它都充滿了造物主的能量。在無限造物中永遠都不會缺乏能量!

一般人偶爾會遇到不可思議的經驗,這些經驗揭示我們週遭世界的虛幻本質。也許你看過催眠師用針刺某個人,暗示一點都不痛。這個人感覺不到刺痛。或是催眠師暗示某個人行走在燃燒的炭火上毫髮無傷。而被催眠者也的確如此。你或許曾讀過一個弱女子的小孩被困在汽車之下,她卻抬起整輛車的前端拯救了自己的孩子。人在某些情況下全心全意地相信可以改變這個幻境,他們就真的能改變現狀。

然而,若妳當真認為這個肉體、鍵盤和電腦、椅子、房子乃至腳下的大地都不是固態的,並以這個態度生活與工作,那是很傻的。

在這個共識實相的幻象裡,一切都是固態的。這是我們一般可信賴的清醒實相。可是,為了抓住大我紙上遊戲的本質,我們有必要牢記宇宙就是振動和運動的狀態,而非靜止、固態。有些科學家仍舊堅持「均勢」( equilibrium )的概念,他們認為這個字眼代表)一個無限的持久狀態。不過根據星際聯邦的說法,宇宙的每一部分都會同時互相影響,當生命自己透過所處的密度發展下去,這些振動從未在數十億年間達到科學家所謂的均勢。


 

大我紙上遊戲的催化劑

很難想到獻給太一無限造物主的主要與核心服務即是存在。不過那就是你們來到地球的目的。你來這裡是為了做你自己;呼吸空氣;參與地球的幻象;通過你們接收到的每個催化劑的細節、並且予以回應,完成喜悅與苦難的歷程、這都是催化劑提供給你們的東西。

你首要的責任永遠是做自己;儘可能地檢視你自己、盡全力去了解自我。你希望了解自己,但不是以批判或是自責、讚美自己的方式,而是單純地成為你覺察到之自我身分。 20

在第一章當中,我們開始建立一些概念,這些概念關乎我們身處的宇宙真實的面貌。在星際聯邦的眼中,我們活在一個合一的、萬事萬物共存又交相影響的世界,一切都是息息相關的。我們發現造物主創造的作品皆是因為造物主想要了解自己才創造出來的,這個創造的法則,或者說是造物主的精髓,即是思維或無條件之愛的理則( Logos )。

我們已經知道理則使用原初的光,也就是光子,來進行創造,生物的主要構造是能量而非物質;在光子自然生成各種元素的過程中建造一個宇宙 21 ,所有元素的組成就位於一切被創造的東西裡頭。而我們也已經知道所有被創造的東西都是虛幻的。要是我們調查得夠仔細,就會發現我們認為堅固的東西並不堅固。這不是共識實相的(小我)紙上遊戲。大我紙上遊戲則呈現了一個和我們世界遠遠不同的圖像。在這個較大、形而上的紙上遊戲裏,我們玩家不會被這種實相的幻覺給困住。我們曉得這些東西的本質並非如同表象所見,我們從相信凡事眼見為憑的牢籠裡,釋放了自己的感官。

這包括了我們看見、聽聞關於自己的部份。我們是誰?我們的父母都告訴過我們了、我們的老師也都告訴過我們了。不管住在我們世界的其他大人物在我們小時候是否告訴我們這一點,親近的朋友、伙伴或是其他人都繼續在我們成年後這麼告訴過我們。但我們無法相信他們的說法,至少,我們還沒有允許這些意見決定我們的真實本質。

我想起小時候從夏令營寫信給父母,我試著寫下一個完整的回信地址。我寫下名字、路名、鎮名與州名、國名,然後加上「地球」和「宇宙」。不知為何,總覺得這樣的地址還是不夠完整。

同樣地,孩提時我母親要我寫一篇關於我是誰的短文。我寫下我是個叫做卡拉的人, 1943 7 16 日清晨六點四十二分出生在伊利諾州的佛瑞斯特湖( LakeForest )。我是珍與泰德‧魯柯特的女兒。我是女性、我是美國人。我是上主之子。可是,我的自我界定依然不完整。我發現沒有一處比舊約聖經中造物主所言的「我就是我」( I Am what I Am )更為明確,或者你可以更簡潔地用「我是」( I Am )來表達。

我們全都嘗試定義自己,我們屢次在人生旅程中嘗試這麼做。

我們的文化聚焦在外在的事物,傾向以我們的工作來定義我們。

沒有人會在派對裡問我們是誰。他們只會問我們的工作或是興趣。這樣的對話趨於膚淺,因為我們不是我們所做的事情!我們的事業或工作一點也不接近我們的本質。我們的婚姻狀況、性傾向或是其他外在的事物都也都與我們的真實面貌無關。

我們活在幻象羅織的網之中,我們正追尋一個對自己真實身份比以往更為深刻的瞭解。如果我們不是自己的生物狀態或是智商、如果我們不是自己的工作和嗜好、如果我們不能被自己的出生地與社會階級定義、如果在我們心中,我們並非分離的個體,那我們真正又是誰?而我們又是如何認真地開始調查這個問題?

為了查出我們是誰,我們可以利用垂手可得的當下時刻以及它從生活周遭幻象帶給我們的一切。這是大我人生遊戲裡很了不起的一點。你在哪裡都可以玩這遊戲!只要在你腦海深處設定好了,就可以隨身帶著(大我)紙上遊戲。記住,幻象並非真的存在,卻對我們有實質的作用。幻象帶給我們的就像是巴巴 . 蘭姆 . 戴斯( BabaBaba Ram Dass )所說的「磨坊用的穀物」。 22

星際聯邦把這個有利的穀物稱為「催化劑」。當我們對外來的催化劑有所反應,就會多發現自己一點。

在化學中,催化劑是一種能夠引起化學反應的物質,並且能加速化學反應,或者在不同的條件下,讓低溫時的化學反應比較容易發生。催化劑本身並非引起化學反應的必要條件。我們從周遭人事物身上無時無刻都可以收到催化劑。

催化劑可能只是與我們是誰無關的簡單物體。當我早上坐下來書寫,我的肉體催化劑就是那依然高掛在天上的太陽,它對我的眼睛來說太亮了。我的反應就是拉下辦公室上半部的百葉窗,好讓我的眼睛避開陽光。我對催化劑的這個反應幾乎與情緒無關,有很多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無法讓我們感動。它們是隨機、中性的催化劑。

不管關於我們本質的資訊是正面還是負面情緒掌控的,通常催化劑會提供關於這些資訊。正面的催化劑會讓我們快樂。負面的催化劑會讓我們不滿。也許有車子突然換車道,而我們必須煞車以免碰撞。我們該咒罵那位駕駛嗎?或者我們在煞車時其實是在對自己說:「老兄,我可為你騰出空間來了。」

我承認自己若沒有咒罵那個人,至少也是在心裡抱怨那位冒失的駕駛!我的叔父馬利昂現在已經蒙主恩召,有次他在快速道路上讓出位置給一輛搶道的車子,他就在我面前說:「好,老兄,我讓你。」隨後的緊急煞車讓我扭傷了手腕,我從馬利昂車子前座彈起來,我很生氣。我的叔父對這件事情從未表示任何意見 除了純粹的慈悲,他用盡全身的力量煞車。我真心地相信我的叔父離開這個幻象之後,已經在他的大我人生遊戲獲勝。

我的態度則是認為這位駕駛心中無愛。我卻沒發現自己跟他是一體的。在這個例子裡,我沒有正確地運用小我紙上遊戲的催化劑在大我紙上遊戲做選擇。

當我觀察馬利昂叔叔在那個情況下的反應,我發現他的身份與本質,這包含了他自覺、訓練有素的覺察力,他曉得其他人和自己都是一體的。當一輛車子忽然衝上眼前逼近,馬利昂叔叔內在本質的回應平衡了恐懼的一刻,他對真理的強烈自覺讓他克服了幻象。恐懼與愛無法並存。只有其中一個會佔上風。當我們感到某種程度上的危機,都會傾向從恐懼的角度看事情。唯有把愛帶進來才能平衡這種反應,當我們多次與催化劑交手時,把愛帶進來是基本的道德挑戰。

我們將會在本書中大量地考量各種選擇。沒錯,這一冊的副標題就是選擇。就是催化劑帶給我們選擇的時刻。

主要的問題在於我們已經有技巧地對正面的催化劑予以回應,因為我們知道它是多麼令人愉快。我們在享受當中迷失了。浪漫的愛情抹去了我們內在地圖的許多細節。友情,良伴帶來的喜悅和輕鬆時刻,所有生命的祝福在我們的人生裡頭交迭替換,當一切都過去了,我們才發現自己對這些事物心存感激。在這令人目眩的幸福中記得表達感謝可是個挑戰。從大我紙上遊戲的角度觀看,將一切祝福視為理所當然等於是跟祝福說再見。即使它們繼續存在於我們俗世的生活中,它們仍舊不是大我人生遊戲的一部份。

感謝那些將催化劑提升到大我紙上遊戲層次的事物。感激的態度將正向催化劑安置在我們心中,於是它就能在我們的進化過程當中運作。

我們人類真的比較注意負面的催化劑:被老闆開除、或伴侶離開我們、遭受侮辱或災難的打擊等等。我們覺得沮喪、或生氣、罪惡感、喪失自我價值 以下自己填吧!

催化劑自身並不特別起眼。隨時隨地都會來到我們身邊。事實上,在比表意識更為深層的地方,我們彼此分享催化劑。我們全都知道嫉妒和羨慕、怠惰與憤怒的情緒是什麼。我們都有這些人類的共同情感。

當情緒的能量在我們身上被催化劑起動了,我們應該怎麼辦呢?假如我們的反應是憤怒,我們能夠立刻把注意力轉移到催化劑的代表,例如一個人身上,不管他的感覺,直接表達我們的憤怒嗎?

或者,我們會把憤怒隱忍下去,不斷地磨利它 讓它變成一個巧妙的甜蜜復仇嗎? 我們會眼睜睜讓它溜走,既不好好把握也不在乎嗎?或者我們會指出內在的憤怒,指責自己、認定自己不值得尊重?我們對這些催化劑衍生的能量該如何是好?

這是一個能量的世界。我們對自己的能量支出做出各種選擇,這在我們玩大我人生遊戲時絕對是至關重要的。

我們只有這麼多秒可以活。在我們的環境改變、我們離開肉身之前,我們只有這麼多次心跳。在我們的人生尚未結束之前,我們現在還有很多機會去感覺、接受、思考和選擇如何回應。每一個來到妳身邊的催化劑都是珍貴的禮物。此時此刻,是參與大我人生遊戲的最充足環境。

追尋真實自我的另一個重點是:萬物一體的天性和造物主的本質都是無條件的愛,我們真正的本質即是無條件之愛的精髓,這乃是合乎邏輯的判斷。星際聯邦明確地保證這一點,並且鼓勵我們體現自己就是造物主的火花,並且擁有祂的本質。我們是祂的愛變得可見的見證,其他所有生命也是如此。

然而,怎樣用可信靠的方式發現這一點才是問題!那是真正的挑戰。大我人生遊戲是場漫長的遊戲,把它從頭玩到尾是個挑戰,如同極限運動、馬拉松或奧運一般的挑戰。不過,任何人都能參加這場遊戲,也都可以表現得很好。

原則十分簡單。一旦清楚了遊戲規則,使用這些內在的原則會讓真正的玩家成為一個形而上的運動員。

這一切聽起來很困難。當然,那是個艱鉅任務。但它也是一生的功課。只是它的報酬 畢業進入一個新生命以及超乎想像的冒險旅程 是值得的。

 


***

1. 原註。 Q'uo 群體在愛與光研究機構於 2003 7 17 日的通靈紀錄。

2. 出自《一的法則》卷一, 1981 1 15 日愛與光研究機構第一場集會通靈資料。

3. 根據聖經約翰福音第一章第一段。

4. 出自 www.ratical.org/LifeWeb/#articles 網站,已得到作者的授權。

5. 譯註。聖托馬斯•阿奎納( St. Thomas Aquinas ,又譯聖托馬斯•亞奎那,約 1225 年- 1274 3 7 日)是中世紀經院哲學的哲學家和神學家,死後也被封為天使博士(天使聖師)或全能博士。他是自然神學最早的提倡者之一,也是托馬斯哲學學派的創立者,成為天主教長期以來研究哲學的重要根據。他所撰寫的最知名著作是《神學大全》( Summa Theologica )。天主教教會認為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將其評為 33 位教會聖師之一。(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6. 譯註。維爾納•海森堡( Werner Heisenberg 1901 12 5 日- 1976 2 1 日),德國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哥本哈根學派」代表性人物,因創立量子力學而獲 1932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7. 譯註。亞原子粒子(或稱次原子粒子)是指比原子還小的粒子。例如:電子、中子、質子、介子、夸克、膠子、光子等等。

8. 譯註。動量 = 物體的質量和速度的乘積

9. 譯註。尼爾斯•亨瑞克•大衛•波耳( Niels Henrik David Bohr 1885 10 7 日- 1962 11 18 日),丹麥物理學家。他通過引入量子化條件,提出了波耳模型來解釋氫原子光譜,提出互補原理和哥本哈根詮釋來解釋量子力學,對二十世紀物理學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10. 譯註。薛丁格( Erwin Schrödinger 1887 8 12 日- 1961 1 4 日)。奧地利理論物理學家,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1933 年和英國物理學家狄拉克共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被稱為量子物理學之父。

11. 譯註。弗列德‧艾倫‧沃夫( FredAllenWolf )生於 1934 12 3 日,量子物理學家與作家。

12. 原註。在這個資料豐富易懂的網站可以讀到他更多的文章。網址是 www.fredalanwolf.com

13. 原註。 Q'uo 群體於 2003 1 26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小組傳達的訊息。

14. 原註。聖經路加福音第十一章第九節:「我又告訴你們,你們祈求,就給你們;尋找,就尋見;叩門:就給你們開門。」

15. 原註。 Q'uo 群體在愛與光研究機構於 2003 4 6 日的通靈紀錄。

16. 原註。艾默利‧麥可( EmoryJ.Michael )《神聖生命的煉金術:創造光的文化》 Emory J. )( TheAlchemyofSacredLiving:CreatingaCultureofLight )於 1998 年普雷斯柯特出 The Alchemy of Sacred Living:Creating a Culture of Light ))版社發行,出自於原文第 163 頁。

17. 原註。在物理學中,光子是造成電磁現象的基本粒子。它是攜帶電磁射線的波長,包括能量的次序,如伽瑪射線、 X 光、紫外線、可見光、紅外光、微波和無線電波。光子不同於其他基本粒子如電子和夸克,因為光子有靜止質量( zerorest zerorestzero rest mass )。

18. 原註。 Q'uo 群體於 2001 3 29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小組傳達的訊息。

19. 原註。 Q'uo 群體於 1987 11 29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小組傳達的訊息。

20. 原註。 Q'uo 群體於 2005 5 17 日透過愛與光研究小組傳達的訊息。

21. 原註。 1981 年時,拉群體對元素如何在互補理論系統下建立有詳細的說明,他們闡述了最近乎精確的地球物理狀態,詳見杜威‧ E ‧拉森的《時間、空間的新希望》( NewLightonSpaceandTime )以及其他作品。

22. 原註。 出自於巴巴 . 蘭姆 . 戴斯( BabaRamDass )的《有利可圖的事》( Gristforthe GristfortheBaba Ram Dass Gristforthe GristfortheGristforthe GristfortheGrist for the Mill ),該書於 1988 年改版,在亞馬遜網路書店可以買得到。

 


(第一章 結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NENESS 的頭像
    ONENESS

    浩瀚萬象(ONENESS)

    ONEN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